70人追忆似水年华:柒零人三部曲 第2章(2/3)
我以为,整个七十年代人,在总的文化处境上,也与文学领域里的“七十年代写作”大致相似。“七十年代写作”的处境,既可以说是累及了整个“七十年代人”,也可以说是“七十年代人“遭际的一个缩影。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我阅读了这部文集中的一些篇什,很高兴也很激动。在这部文集中,他们记童年往事,忆青春经历,讲留学感受,述情感故事,以他们的点点滴滴的回忆,在记忆个人的成长的同时,也记述了时代更替的印记与社会演进的足迹。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浪漫的八十年代、动荡的九十年代在眼前的不断“切换”与飞速“流动”,更能感受到一颗颗不驯顺的心灵对于生活与人生的小心触摸与细心揣摩。因而,从他们的众声讲述中,我们感到了一种历史的温热,一种心灵的悸动。
似乎是一种怀旧的回忆,其实也是成长脉络的梳理,个人经历的盘点,还是情感之旅的回望,人生之路的“寻根”。我已经从这些薄物细故的文字里,看到了“信念”,感到了“激情”,看到了“反思”,觉出了“自省”。我依稀觉得,他们的这样一个回忆式写作,好像是在大步前进中的一次“休整”,而在这个“休整”中,他们首先是在调整自我和调动自己,以便获得更为充足的精神能量,其次,他们也以这种方式象人们宣示一种“奋起”与“崛起”:七十年代人要以他们的方式在当下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上演有声有色的时代活剧了。
好吧,就让“七十年代人”从回忆出发!
好吧,就让新的历史页面由他们的回忆拉开序幕!
2006年12月26日晚于北京朝内。
自序:扮演自我
传说中,大威德金刚九头三十四臂,能视不同对象展现面目,调伏众生;齐天大圣七十二般变化,妙用无穷;观音菩萨更有法身千万,水月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至今流传民间。
其实,无须羡慕如此神通,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也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身份角色,而无论怎样的角色,归根结底,都是在扮演自我,或者说,是在扮演最适合当时情境的那部分自我。
工作时间,我们也许是不苟言笑的老总,也许是兢兢业业的员工,也许是狡猾老练的客户;
休闲时刻,我们也许是吆五喝六的酒徒,也许是声嘶力竭的歌者,也许是心静恬淡的旅人;
父母面前,我们也许是绕膝承欢的孝子,也许还是没轻没重的孩子;
妻儿面前,我们也许是温柔体贴的伴侣,也许是慈爱周到的父母;
同学老友面前,我们可能还是当年那个懵懂少年,放浪形骸,为老不尊;
……
懂得把握生活脉搏的人,能在各种角色之间穿梭转换,游刃有余,在每一种状态都全力以赴,每一个角色在他的精彩演绎之下,都能得到周围的认可,都能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被动适应生活的人,拖泥带水,拿不起放不下,上班操心着孩子上哪个幼儿园,下班毫无必要地磨蹭一阵子走才觉得踏实;陪老婆逛街心里惦记着正在直播的球赛,和朋友聚会又怕回家晚了挨骂……累!太累!而且往往是希-->>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