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标,打造巅峰大明! 第175章 天子当四海为家(2/2)
当然是笑了。
每次朱元璋见到朱标,都会嘴角微微翘起,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但与此同时,朱元璋一向是以严厉著称,即便对徐达、常遇春等老兄弟,也很少说笑,上下之别甚是分明。朱元璋甚至因为孙权的“诸葛子瑜之驴”的典故,对孙权分外看不起,认为孙权是自取其辱。用朱元璋本人的话说,就是“君臣相交,但在一个敬字”。君要敬臣,不能随便和大臣开玩笑。臣更要敬君,时刻记住为臣的本分。君臣互敬,才得始终。
事实上,朱元璋就是对朱樉、朱棣等亲生儿子,都时常考察学业,吹胡子瞪眼的。
只能说,朱标是太让朱元璋满意了,以至于朱元璋对他的态度,完全是例外中的例外。
天下人亿万,朱元璋只有对朱标是如此。
朱标道:“儿臣最大感叹,就是国家残破,民生维艰。”
“你能有如此感触就好!这一路的见闻,可不是读多少奏折,听多少禀报,就能得到的。咱当初,可是要了足足三年的饭啊!对了……家乡的父老,现在都过得如何?”
“跟其他地方的百姓,没什么差别。儿臣宣布父王的决定,免了他们的税,乡亲们都非常感念父王的恩德。”
“光免税,他们也过不了什么好日子,只能说是能多松几口气而已。”
朱元璋轻轻用手敲着几案,有些不大自信地道:“标儿,你说,如果咱把国都,迁到濠州,怎么样?乡亲们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当然了,应天新都还是要建,咱们暂时以应天为都,濠州城慢慢地建。待濠州城建好,咱们再把国都迁到濠州,把应天降为陪都。”
朱标微微摇头,用尽量委婉的语气,道:“儿臣以为,此事,恐怕不行。”
在历史记载中,朱元璋很想把自己的老家濠州变得富裕,把濠州改名凤阳,在此地建立中都城。
十几年时间过去后,朱元璋亲自回了一趟濠州老家,发现这工程太大、太难,才终于停止了凤阳中都的修建。
但是,因为这天文数字的人力物力浪费,不仅南京城的修建工程打了很大的折扣,而且直到朱元璋去世之前不久才堪堪完工。,
朱标当然要阻止如此巨大的浪费。
朱元璋道:“哦?为什么呢?天子脚下的百姓,日子总会好过一些的。另外,咱还可以迁一些外地的富户、豪强过来。富人多了,乡亲们也能沾点光,濠州也就富庶了。”
朱标道:“父王希望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一些,当然可以理解。但是,濠州既无山川之险,又无水运之利,实在不适合建国都。就算勉强兴建,也花费太过巨大,得不偿失。还有最关键的……”
“什么?”
“父王,您难道就不觉得,咱们朝廷里,淮西人的势力太大了吗?天子,当以四海为家啊!”
“嗯?天子当以四海为家?”
朱元璋闻听此言,双目之中精光闪动!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