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标,打造巅峰大明! 第188章 英雄所见,青出于蓝(2/2)
时间越长,“华夏”的观念越是深入人心。
经过三十多年的教育、宣传,等到朱元璋去世后,朱元璋的一片苦心终于开花结果了。
朱元璋是因为“空印案”冤杀了方孝孺的老爸吧?方孝孺算是明朝,最遵守“君臣大义”的吧?
那么,方孝孺是如何看待蒙元的呢?
“苟举而加诸中国之民上,是率天下而为禽兽也!”
完全不承认大元为华夏朝廷!
还是那句话,朱元璋最类似的人不是什么刘邦、李世民,而是诸葛亮。“诸葛一生唯谨慎”。他不贪功劳,有的是耐心慢慢实现自己的计划。
比如现在,到底要不要公开对北方子民宣称要“驱逐鞑虏”,朱元璋一直是犹豫不决的。
可能会说。
可能不会说。
但话说回来,现在朱标给了他强烈的信心,让他坚定了主意!说话间,朱元璋从几案上,拿出一张纸来,道:“标儿,你看,这就是咱关于北伐,这些日子的所思所想了。”
朱标拿过来一看,却是写着几个大字:免税、军纪、争取色目,最后在“驱逐鞑虏”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朱标道:“不知咱们这叫,父子同心,还是英雄所见略同?”
“应该叫青出于蓝!”朱元璋由衷叹道:“毕竟,咱还真忽略了,要让北人为官,消除北人心中被征服的屈辱感。也没有标儿你那么好的文采,写出类似‘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吴王’的民谣啊!”
顿了顿,他猛地拍了拍朱标的肩膀,道:“标儿,你很好!真是每每行事,都比咱想的都要好!看来,这次北伐统帅,还真是非你莫属啊!”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