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在逃白月光 第一百六十六章 花烛可备好?(2/4)
“爹,即便你没有事先与我言明,我亦会放粮。”
“南方战事刚熄,南蛮重创未及恢复,近期不可能再举来犯,可前方百姓水深火热,粮食晚到一日,岭南十三城便缺一日的口粮,何故要固守陈规,让军粮躺在粮仓睡大觉,而让饱受疫症之苦的百姓活活饿死?!”
想到昨夜沈晋的言语,沈高岚重重扶额。
他该想到的啊,他早该想到的啊!
他这个儿子,最是正直无私,刚正不阿,怎会为了逃避罪责而污蔑旁人,将一切都推到旁的人身上呢?
哪怕这倜人娶了他心心念念的姑娘。
温凝听闻这个消息,亦是倍感诧异。
但她诧异的不是沈晋会挺身而出,分担罪责,而是……裴宥竟然真的去找沈晋,与沈晋合作了。
他不是不待见沈晋,都不愿同他好好说几句话吗?到底是她将他想得狭隘了。
是夜,温凝又去找温阑了,这次温祁也在。“如何?你们有何对策?”
其实从岭南回来之后,温凝就后知后觉地发现,大概从她决意嫁给裴宥那一刻,温家,她的两个哥哥,便算是加入了裴宥的阵营。
而疫症一事后,温阑更成了其中中坚,他对裴宥的事,恐怕知晓得比她还多。“阿凝你来得这样勤,不如收拾些细软,住到我院子里来算了。”比起昨日,温阑今日显然神色轻松很多。
温凝没心思同他打趣,踹他一脚:“快说!”
倒是温祁先开了口:“妹妹放心,沈晋此举虽让自己难免罪责,可也让事态轻微许多。”
少了假传军令,伪造军印两大罪,只挪用军粮一项,虽换在平日里,也是大罪一桩,但比起三罪并罚,可操作的余地就大多了。
“陛下态度如何?”温祁问温阑。
“世子回京第一夜便将此事向陛下告罪过,陛下自然明白其中原委,并不愿追究,再加上沈晋都牵扯进来,两人于岭南而言都是大功臣,怎可能一并罚罪?”温阑缓声道,“可铁律在前,总不能平白破例,叫人轻看了律法。”
“也就是……只是缺一个台阶而已。”温祁抿了口茶水,放下茶盏,“那还不容易?”
温凝一眨眼,霍,她这二哥哥好使的脑子,终于要用在正处了?
温凝捧着脸听了温祁的建议,其实是瑞王和四皇子惯用的老套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即民意。
挪用军粮,受益最大的人是谁?自然是岭南十三城的百姓们。疫事得到控制,甚至全然消失,受益最大的是谁?仍然是岭南,甚至是整个大胤的百姓们。
照温祁的意思,引导百姓们为孤身请缨前往疫区的裴世子、为不顾律法大义为百姓发军粮的沈小将军请命,舆论酝酿到了一定程度,朝廷看见了,嘉和帝自然有台阶可下。
老套路之所以是老套路,便是因为它实在好用。
温阑听完,当即开始写信。
他在岭南那些日子,十三城都跑遍了,识得不少人。要让百姓造势,自然须有领头人。
温凝也匆匆回到香缇苑。若说“民意”,闹起事来,能有比书生们更厉害的吗?
江南那一行认识了那许多裴宥的死忠们,临分别前都有交换地址,虽则她为了不暴露身份,留的温府,还特地把“温府”写成了“文府”,可其他人的地址,她是有的。
那批人能跟着裴宥四处跑,都是有钱又有闲,家族在当地颇有些名望的,若能鼓动他们带着江南学子为裴宥造势,事情的进展岂不能更快一些? <-->>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