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268、王昭远给的意外理由(2/4)
旁边侍卫接过送到史从云手边,史从云让他打开,里面居然是一封蜡封的折叠书信。
他仔细看了几眼,慢慢回味过来,这居然是后蜀国主孟昶写给北汉的书信,内容是邀请北汉一起出兵,南北夹击大周。
史从云又惊又喜,开口问“你们是何人”
最中间的人开口“回禀秦王,某赵彦韬,兴州顺政今陕西略阳人,是兴州义兴军禆校,当年随先帝入蜀的。
左边这位是蜀国兴讨击使孙遇,右边这位是同僚杨蠲。”
“哦,你们既然是蜀国人,怎么想到来我这。”史从云问。
三人一脸愤慨“之前国中宰相李昊向国主建议,大周强势,连年百战百胜,秦王连契丹人也不是对手,提出去皇帝名号,向大周称臣纳贡,免去蜀地兵灾。
可国主手下有个奸人,力劝国主与大周交战,还派我等北联络北面汉国,要南北夹击大周。
我们几个本来就是北面人,最明白北汉不过屁股大的地方,全靠契丹人撑腰,契丹人都不是秦王对手,他还自以为联络契丹人的一条狗是什么妙计
我们去了岂不是取死之道,所以特来向秦王告发”
史从云顿时明白来龙去脉,随即哈哈大笑道“妈的,老子出兵可算有理由了。”
随即好奇的问,“谁出的这主意”
“知枢密院事王昭远。”
“王昭远”史从云仔细思索,这个名字他没听说过,但知枢密院事那就是总理一国兵事,枢密院在五代十国这个谁拳头大谁干老大的时代肯定是最重要的部门了,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三省。
因为它管理的一机大事,以前是兵部干的,但五代十国打仗太多,兵部规格太低,反应不够了,所以直接以和三省同级别的枢密院来主掌兵事。
按理说那应该是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才对,总理一机大事啊,怎么他一点印象没有呢
“是个什么人物”史从云问。
说到王昭远,三人脸色都是不屑之色“回禀秦王,就是个蜀地和尚。”
“和尚”史从云更惊奇,和尚还能当枢密使。
“他以前是和尚。”孙遇连解释“他以前是和尚,后来投靠东都僧人知諲为童子。
先帝入蜀之后,赏那些和尚吃饭,王昭远被先帝看,留下侍奉国主。国主继位之后就让他管枢密使。
我们这些人跟着高祖一路杀来,得的官位俸禄,他一个蜀地人什么都不干,居然当枢密,还乱出主意,让我等送死”
几人越说越气,史从云却听出点门道来了,这三人特意强调王昭远是蜀人。
心里对这次伐蜀更有信心。
于是安排人带他们三个下去,带他们去吃饭,去军中安顿下来,要让他们作为伐蜀的向导。
当年赵匡胤伐蜀时下了一个命令,叫争取北人,史从云一直觉得老赵做得不好,那蜀人也是人,你为什么只争取北人
现在有些回味过来了,这是分化瓦解,激化矛盾啊。
蜀地现在肯定是有很大矛盾的。
无论是前蜀还是后蜀,都是外来人建立的,现在的属国皇帝孟家是河北人,蜀国那些重臣,手握兵权的大将,比如之前和史从云交手的李延圭,高彦俦,现在来找他告状的,是山西人,陕西人;蜀国宰相李昊是关中、河中人。
蜀国的权力,财富,多数是被他们垄断的。
这些人觉得他们是带兵打进蜀地的,他们就该掌权,就该享受蜀地百姓的供养。
蜀地百姓不觉得,哪怕有些拥护-->>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