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养崽日常 第31章 养崽致富(5/7)
国内经济仍在蓬勃发展,政策也越来越开放,然而刘不闻却总感觉,经济越是发达、政策越是开放,他们超市面临的竞争只会越大,如果固步自封,不向前看,他们迟早会像供销社一样,被湮没在时代的浪潮里。
对此,公司内部也有一套决策,创新管理、公开招聘,去年还开始拓展批发业务。超市的收益也在稳步上升,但除此之外,刘不闻还想要向外扩张。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天蜀大超市是蜀都城里最大的超市,可蜀都城外呢
别说普通农民了,连苏观月都没去过天蜀大超市,别的人恐怕都没听说过
农村市场,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市场,也是目前刘不闻的目标。
但他下乡考察两次,跑遍了蜀都周围所有乡镇,得出的结论都是
“不合适。”苏观月听着刘不闻的叨叨声,突然出声,接着他的话道,“乡镇赶集时虽然人多,但村民们买的都是生活必需品,衣服、布料、菜肉说是买卖,赶集其实更像是村民们聚在一起,进行物资交换的过程。”
赶集时,村民们不管是买还是卖,物品价格都很低。
而大型超市,光是成本就比村民们赶集时自发的买卖高很多商品质量监测,食品保存,还有运输成本
从城里到乡下,很多路都没修通,物流成本高得离谱。
成本高,代表着售价也低不下来。赶集市场上卖一毛钱的东西,超市里可能要卖一毛五。
这多出的五分钱,城里的居民不觉得有什么,可乡下居民却不一定负担得起。就算超市里商品品质更好,他们也只愿意买赶集市场上更便宜的。
除了成本、价格问题,还有就是苏观月刚刚说的村民们赶集,大多数只是为了买生活必需品。像是河镇上,连个专门的文具店、书店都没有。大多数村民还负担不起生活必需品以外的支出。
而大超市的经营范围,除了部分生活必需品以外,很多商品村民见都没见过,更不会进行购买。
在乡镇开大超市,想法是好的,但根本不现实。
“小苏老板,你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刘不闻叹着气,苏观月说的每一点,他心里都清楚,但仍然是觉得不甘心。
向村镇扩张不现实,向蜀都之外的地方扩张更不现实。
刘不闻出差考察过,蜀地盆地外的大城市,各大超市早已占领了市场。他们蜀都的超市隔着一座岷山,插不进去,但也是这一道岷山天险,也让外面的大超市插不进来,减缓了蜀都里的竞争。
除了向外扩张,天蜀大超市还能怎么办难道真的只能随着时代大潮,渐渐走向落幕
刘不闻觉得不甘心,但想破脑袋,一时也想不出该怎么办才好。这段时间,刘不闻日日夜夜地想,日日夜夜焦虑头疼,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像是被困在了瓶颈期里,被紧紧框住了,怎么也走不出来。
“算了算了想那么多干什么,顺其自然便是。”刘不闻摇摇头,眉头舒展开来,温和笑着问,“小苏老板,你这牌子做得这么好,有没有想过往城里发展呢”
“当然有啊,这不没那条件吗”苏观月伸个懒腰,“去广都吧,铺子租不到,又买不起。去城里吧,市场竞争更大,贸然闯进去我怕赔得血本无归。”
苏观月倒是想到了去广城进货这条路,但她暂时还没想好,究竟往什么方向发展,主营什么家电才好。
既然刘不闻都絮絮叨叨地和她聊了一大堆,苏观月也没客气,把他当成树洞,一边修着大哥-->>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